招考快讯 > 正文

新高考“浙”十年,构建高中新生态

2024-07-31 09:27:24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

           十年变革,移山跨海。新高考改革的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考试招生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推动中学教育生态发生格局性转变。完善办学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强化课程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推进教研升级、加强大中衔接、构建治理生态……十年来,浙江高中学校积极应对新挑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变革,大胆尝试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呈现“个性化选择、师生共成长”的校园新生态。背后是一大批校长和教师的持续努力、默默奉献,是一大批高中学校的教学创新、提质转型、特色发展。
  继《新高考“浙”十年,点燃你的小宇宙》之后,本篇我们走进中学校园,了解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它们如何化挑战为契机,坚守不变的育人初心。
  课改助推:高中告别“千校一面”
  以下是我所在的高中一段真实的早晨教学侧影:
  在高一某班的窗口,C同学正在记背化学方程式。她最近听了几堂生涯规划课,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大致向财经类方向发展,打算结束化学课程,正在准备应对学业水平考试;
  在高二某班的窗口,B同学正在读背《民法典》的内容。他的课桌上还放着物理化学课本,他的选考科目是物化政,他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在高三某班的窗口,A同学大声朗读《标准日本语》教本。他的桌面很干净,只有语数外生四科教材。他和父母都不怎么担心高考,因为政治历史首考的成绩已经达到预期,压力减轻不少。
  2014年以来,这样的场景逐渐成为浙江各普通高中的一种新常态。学校有了课程设置权,学生有了课程选择权,教师有了课程拓展权。这样的教学自主都源自浙江高考综合改革。
  新高考推动了从“素养缺位”到“适性发展”的转变,衡量一所高中的办学水平、办学内涵的评价视角,也随之变化。仅凭以往高强度教学、高度统一管理,已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树立适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路径,已成为中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高考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各校形成了有特色、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完善了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修习课程和更全面的素质评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千校一面”的格局,成为普高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景观。
  教改创新:激发探究型学习潜质
  面对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杭二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搭建核心素养框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定位、自导学习和自由成长,培养一批具有二中特质的研究型学习者,为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好回答“学术性普通高中要如何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时代命题。
  大学中学衔接的改革,也是保障新高考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杭二中探索“大学先驱化”模式,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学术团体和企业成立联合育人基地,建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四星级共育基地、文学教育特色基地、杭二?方回春堂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天风音乐实践基地以及杭二?北航联合实验室、杭二?华为联合实验室,强化实践活动育人,注重培育二中学子在基础学科领域的创新潜质;打破学段及学校的壁垒,依托高校优质资源开展“大学先修课程”,联合北大、清华、复旦、交大、浙大、中科大等顶尖高校,邀请众多教授进校开展前沿科学讲座,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每年举行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为培养学生学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搭建了更多学习空间。
  转变管理: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新高考的真正主人,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机会。我们让学生参与学校新高考方案设计,无论是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学生的视角和诉求是顶层设计者必须考虑的;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既可以是以教师为主的协助性参与,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主的主导型参与;让学生参与课程管理与评价,通过学生评教议教、学生座谈会或学生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搜集、反馈甚至诊断,成为学校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角色。
  我们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和校园生活形态。管理者和教师都切实转变原有的理念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建平等、尊重、理解、真诚的校园人际关系,能够欣赏、珍视和支持学生。学校决策校长有约制、校本课程学生主讲制、教学管理弹性制、学校管理班级值周制、重大活动学生领衔制、社团建设学生负责制……这些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成一种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和谐畅通的交流,把学生的智慧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老师、校长。
  同时,推进发展理念、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转型提质,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形态,持续提升教育品质和办学水平,新高考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发展的高质量转型提质,成果丰硕。
  考改主导:多维度推进选课走班
  新高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科目“7选3”共有35种组合,如何组织选课走班,是普通高中面对的课题。我们在学生观念、课程设置、功课编排、班级管理等方面攻坚克难,实施了语数英全员分层+选考科目35种组合全员走班的模式。随着教学质量上升以及承办走班教学全国研讨会,我们的走班管理得到了同行认可和推广。
  走班能走得起来且走而不乱,制度完善是前提,技术突破是关键,空间优化是基础。
  完善的选课指导、选课换课流程、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是走班的前提。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双轨融合,德育和教学管理相结合,搭建智能化信息处理平台,较大程度上解决了班级管理功能弱化的问题。
  课表的设置是一个技术活,是关系到走班顺利与否的“卡脖子”工程。经过无数次手工推演和预排,加以信息技术辅助,我们通过区块排课的“两个循环体”模式,开发了自己的选课走班排课系统,保障每位学生有课可选,每节课有生来学,每位教师有生可教,使学生、教师资源达到最优的结果。
  此外,还需要新型建筑空间与走班相匹配。我们用层叠折线廊子连通教学楼,将通行费时的“E”型教学楼改为“日”型教学楼,提高公共空间通勤率。在各教室门口安装电子班牌、年级段电子大屏,“大数据服务中心”“精准教学实验室”随时为师生提供服务。原创了集阅报栏、作业收发台、师生答疑台、书本收纳柜、雨伞架等于一体的“走班柜”,重构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方便。
  教研助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先行者,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天台育青中学抓住契机,积极响应改革号召,以“教研组+”的创新型教研形式,配套“五育并举”融合的课程新体系,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新路径。
  “教学活动月”全校大型集体教研活动,是我们创新教研的新平台,从学生社团活动系列化、校本课程本土化和国家课程个性化三个方面,实施课程设置创新。其中,学生社团活动经过筛选组合,形成了四大特色学生活动系列:以运动会为核心开展的体艺节,包括师生篮球赛、草坪音乐节、校运动会(师生均参加)和一年级学生每两周举行的学生体育活动等项目组成;以文科大组为依托,开展文学汇演,包括暖冬诗会、文创产品售卖会、雷雨话剧展示、和合文化产品展等;以技术组为依托,开展科研活动为主的科技活动周,包括turtle绘图大赛、手机支架DIY大赛、代码填空、简易木工照相框设计制作等;以理科大组为依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包括从种植到腌制的自制咸菜、生物细胞模具制作等。这些活动中,教师退到后台,学生作为组织实施的主体走到前台,成为组织者、构思者、表演者和实施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