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山东大学6项课题获准立项。截至目前,学校在2023年度已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重大项目10项。
本次立项项目中,文学院获批2项(含文艺美学研究中心1项)、管理学院获批1项,法学院获批1项、新闻传播学院获批1项,商学院获批1项。具体包括:
“生生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创新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曾繁仁,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长期致力于生态美学、审美教育和文艺美学研究。该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旨在建构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生生美学话语体系,以生生美学精神的内在逻辑、生成机制、话语创构为主要观照对象,挖掘并深入研究“生生”思想所具有的美学精神之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意义与价值,以此为发力点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化、日常生活化和国际化发展路径,推动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史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徐俊,文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实践及其历史和理论研究。该课题除纵向呈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历程外,还按专题对古籍整理范式、古籍整理案例、古籍整理规范等进行专题研究,并编制包含新中国全部古籍出版物的《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总书目》,全方位立体呈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格局,探索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古籍整理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学术支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政策设计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潘爱玲,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公司并购和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的研究。该课题将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瞄准当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依据多学科理论,从结构到布局、从宏观到微观、从制度到政策对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政策设计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将丰富和拓展数字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为发挥数字文化产业的共享和带动作用、促进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可行路径和决策借鉴,为数字时代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政策思路和学理依据。
“当代中国数字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郑智航,法学院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长期聚焦于法理学、数字法学和人权法学的探索研究。本次立项项目试图从法治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数字科技与法学理论的深度融合出发,充分注重范畴在凝聚知识、深化思想、联结实践、引导学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分析、提炼和创造法学范畴,建构起独立的、日益完善的数字法学范畴体系,助推数字法学学科体系发展。
“中国近代新闻通讯社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872-1949)”项目。首席专家王咏梅,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研究。近代中国通讯社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史料丰富,该课题将对近代中国新闻通讯社事业兴起、发展相关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基于此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为构建具有中国新闻学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历史资源。
“人口结构重大转变对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宁光杰,商学院教授,长期专注于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该课题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制度特征,从短期和长期、宏观和微观视角建立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人口结构重大转变对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的影响,探讨具体的影响机制,并研究如何进行政策调节,缓解人口结构重大转变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旨在丰富和深化发展中人口大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决策方案。
据悉,本批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共发布317个招标选题,涵盖国家社科基金23个学科领域,最终有333项课题获准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作为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资助体系中层次高、资助力度大、权威性强的研究项目,是衡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人文社科研究院通过举办重大项目申报动员会、申报交流会,做好多轮形式审查、专家论证等工作,做到摸清底数、广泛动员、组好团队、精编材料,不断提升学术组织力和创新力,为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立项率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人文社科研究院将继续做好重大项目培育及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