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答 > 正文

山东交通学院有哪些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23-08-21 16:49:55 | 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网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据山东交通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相关企业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实现校企合一、产学结合,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学项目通常采取“3+1”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山东交通学院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及职业基本技能,第4年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际培养模式以各学院当年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实现“4+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赴俄罗斯等合作院校继续攻读硕士。
  顿河学院双证项目学生同期注册我校学籍、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学籍,可实现“3+1+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学生正常毕业可获得我校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表7)
  同时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每年将资助学生共51名,其中本科插班生30人,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1人;获批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公费硕士研究生项目,每年将资助硕士研究生38人。
  具体办学模式可参考我校官网“招生信息网-专业信息”中的专业介绍。
 
山东交通学院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02年,教育部批准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重汽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山东交通学院;2005年,山东省水运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1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2019年,获批山东省文明校园;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经过66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管、理”为支撑,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交通事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校,现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为交通行业培训各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共计28万余名。
  学校坐落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泉城济南,在济南、威海两地办学,设立济南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东校区和威海校区4个校区,在临沂市和威海市设有独立法人研究院。学校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98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余元。纸质藏书220万余册,电子期刊140万余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30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在读国际学生8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90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近500人,硕士学位近900人,研究生导师180余人。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5人,15人入选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13个团队获批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20)》中,我校排名全国第162名,山东省第9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3名。
  学校以交通类专业为主,涵盖“工、管、理、经、文、艺、法”等7个学科门类,构建起交通建设类、综合运输类、载运工具设计制造类三大优势专业群;设有19个学院(部),53个本科招生专业和交通运输、机械2个硕士专业;具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等效认证)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
  学校拥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50个,包括1个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山东)、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高等学校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行业)、3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7个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6个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地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地市级工程实验室、4个地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还有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十三五”以来,主持纵向课题860余项,纵横向科研经费累计约7亿元。出版专著210部,发表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获授权专利230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粉土路基建造支撑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高效智能全环境模拟道路加速加载实验系统研发”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改扩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智能感知、预警与精细化控制及应用”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学术科研合作。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累计招收来自50余个国家的近1000名国际学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开设山东省第一家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顿河学院。积极开展境外办学,在泰国孔敬设立“山东交通-孔敬学院”,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设立中俄交通教育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校企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

今日TOP10